完美(中国体育)官方网站

会讯|2023符号学国际会议部分嘉宾介绍(三)-完美体育(中国大陆)官方网站

18681810705

新闻资讯 分类
会讯|2023符号学国际会议部分嘉宾介绍(三)

  完美体育 完美官方网站李杰,笔名李思屈,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原副院长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浙江大学数字娱乐产业研究中心主任,浙江大学中国海洋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,浙江省钱塘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,浙江省十二五、十三五、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专家。以符号学为工具研究精神文化传播现象和文化消费规律,研究动漫、游戏、影视、广告等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、传播和消费规律,以及新媒体条件下实效广告传播的规律。独立完成国家社科项目1项,主持教育部、国家广电总局和省级重点课题5项。近年出版有《宋韵审美思想》(2023)等专著,发表传播符号学、文化产业研究、认知神经传播等相关研究论文约70余篇。

  《中国数字娱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》,李思屈等著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07年

  《东方智慧与符号消费:DIMT模式中的日本茶饮》,浙江大学出版社,2003年

  群体认知传播障碍研究:AII群体认知传播模型建构.西南民族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,2022(02)

会讯|2023符号学国际会议部分嘉宾介绍(三)(图1)

  谭光辉(1974-),四川南充人,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,博士生导师,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,四川师范大学攀计划杰出学者,副院长。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,李劼人研究学会副会长,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文化与传播符号学分会副会长,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理事。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、符号叙述学研究。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,其中重点项目1项,结题“优秀”1项。出版《情感的符号现象学》《中国百年流行小说(1900-2010)》《小说叙述理论研究》等学术专著4部,主编教材《中国现当代小说文本细读》1部,翻译《幸福感符号学》1部,获得四川省社会科学二等奖2项,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。

  现当代古体诗词应否入史之论争的核心问题思考.中国文学研究,2023(03)

  “厌恶”的情感符号分析及其社会、审美功能.文艺理论研究,2021(05)

  “怨恨”的符号现象学与“佛系人格”的情感淡化.探索与争鸣,2021(02)

  传统“恩感”文化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.西南民族大学学报,2021(01)

  叙述快感和叙述痛感:存在感和情感的现象学前提.文艺争鸣,2020(06)

  论欲望:社会发展的情感动力.西南民族大学学报(人文社科版),2020(01)

会讯|2023符号学国际会议部分嘉宾介绍(三)(图2)

  王军,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,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苏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,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秘书长,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,江苏省外国语言研究会副会长,重庆大学艾科研究所学术顾问,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带头人,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 期刊主编。研究方向为对比语言学、认知语言学、理论语言学、符号学等。研究内容涉及空符号、形体语言、复合名词、隐喻转喻、间接回指、韵律等。在《语言教学与研究》、《外国语》、《现代外语》、Semiotica、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等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七十余篇。主持并完成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,参与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,主持并完成一项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。

  汉字的符号指称功能--以“虫二”为例.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,2020(3)

会讯|2023符号学国际会议部分嘉宾介绍(三)(图3)

  Massimo Leone(马西莫·莱昂内),意大利都灵大学(University of Turin)哲学与教育科学系传播哲学、文化符号学和视觉符号学终身教授,中国上海大学兼职符号学教授,国际刊物《语义》(Lexia)主编。Leone已独立出版12部专著,主编论著30余部,在符号学、宗教研究、视觉研究等领域发表百余篇论文。

  《论无意味:后物质时代的意义消减》(陆正兰等译),四川大学出版社,2019年

会讯|2023符号学国际会议部分嘉宾介绍(三)(图4)

  Lian Duan(段炼),文学博士、艺术教育学博士。80年代后期任教于四川大学中文系,90年代初留学加拿大,后任教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等校,现任教于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(Concordia University),主讲中国文学与视觉文化,从事艺术史论和比较文学研究,在国内外主流学术期刊发表诸多学术论文,出版中英文专著、文集、译著等19部。

  《视觉文化:从艺术史到当代艺术的符号学研究》,南京: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,2018年

  《视觉文化与视觉艺术符号学:艺术史研究的新视角》,四川大学出版社,2015年

  视觉分析与意识形态——米克·巴尔艺术史学的符号叙事研究. 世界美术,2019(02):64-71.

  符号延异与图像缺失:明代山水画中的寻道者意象与艺术主流的终结. 文艺理论研究,2018,38(02).

  莫里斯的符用学与南宋山水画的范式之变. 文艺理论研究,2017,37(01).

  山水有道:皮尔斯符号学的意指秩序与中国山水画编码系统的视觉秩序. 文艺研究,2016(03)

会讯|2023符号学国际会议部分嘉宾介绍(三)(图5)

  彭佳,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,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员,全国文化与符号传播学会副秘书长,语言与文化符号学会常务理事,世界符号学会青年符号学分会中国区负责人,四川大学符号学-传媒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。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符号学、艺术传播符号学。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,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和国家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3项。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,A&Hci、CSSCI来源期刊30余篇。

  以身为媒:论生物艺术在“位置之外”的他者世界建构.学术研究,2023(06)

  跨媒介叙事中故事世界的述真与通达:中国当代民族动画电影的共同体认同凝聚.民族学刊,2022(09)

  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划定原则及类型特点.民族学刊,2021(07)

  传播符号学:一个学术史的考察.西北师大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21 (01)

  指示性重临:从影像的“曾在”到数字的“此在”.文艺理论研究,2020 (06)

会讯|2023符号学国际会议部分嘉宾介绍(三)(图6)

  余红兵,研究员,博导,任教于瑞尔森大学、多伦多大学,任南京师范大学特聘研究员、国际符号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,大连外国语大学启航学者讲座教授、国际语言与文化符号学中心主任。兼任美国符号学会副会长及候任会长,亚洲符号学国际学会秘书长,国际符号学协会大中华区联络人,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理事, 四川大学符号学-传媒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等等。担任Chinese Semiotic Studies 执行主编,Semiotica (A&HCI, SSCI), Biosemiotics (A&HCI、SSCI),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emiotics (A&HCI), Cultura (A&HCI)等国际刊物副主编、编委。主要从事符号学、语言哲学、认知与传播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,现阶段专注于语言与社会仪式、古典中哲的认知维度、神话思维与叙事等问题。目前已在A&HCI,SSCI等收录的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,出版中英文书籍十余部。

  “用心若镜”与意义释放——再论精神文化符号学的任务.江海学刊,2022(03)

会讯|2023符号学国际会议部分嘉宾介绍(三)(图7)

  饶广祥,传播学与符号学方向博士,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(新闻学院)广告学与符号学教授、四川大学符号学-传媒学研究所副所长,博士完美体育 完美平台生导师,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文化与传播符号学会、中国新闻史学会符号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,“电通·中国广告未来人才创新协同项目”第13期研究员。先后在《国际新闻界》《四川大学学报》《符号与传媒》等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,出版《广告符号学》、主编《形式无边》《商品符号学文集》等,翻译《广告符号学》《应用符号学》等,参与重大招标课题《当今中国文化现状与发展的符号学研究》等课题,获四川省2013年度优秀博士论文奖等奖励。长期从事品牌战略、广告传播咨询工作。曾参与四川移动、四川电信、Burberry中国品牌形象调研、墨西哥国家形象建设等项目。主要研究方向为传播学与符号学理论;产业(商品、品牌与广告)符号学理论与运营。

  泛广告:人工智能时代的广告变革.福建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20(05).

  论“泛广告化”传播的符号学机制.四川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19(03) .

  原生广告是不是广告:一个基于全文本的解读.中外文化与文论,2018(03).

  “趣我”与浅平化:网络表情符号的传播与反思.福建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18(02).

  从符合论到社群真知观:广告真实的符号学分析.国际新闻界,2017(08).

会讯|2023符号学国际会议部分嘉宾介绍(三)(图8)

  赵星植,传播学博士,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哈佛燕京学者;四川大学符号学-传媒学研究所成员,具有文艺学博士后研究经历。任《符号与传媒》辑刊执行主编,中国文化与传播符号学分会副秘书长,四川省比较文学协会理事。出版译著《皮尔斯:论符号》,专著《皮尔斯与传播符号学》《当代符号学新潮流研究》,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若干。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;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、省部级项目4项。研究领域:皮尔斯符号学,传播符号学,符号人类学,符号学新思潮与新流派。

  《当代符号学新潮流研究(1980-2020)》,四川大学出版社,2021年

  21世纪以来重要符号学新流派的发展趋势.西南民族大学学报,2019(08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官方微信 关闭